????第63章為大于細
????【原文】
????為無為,事無事,味無味。大小多少,報怨以德。圖難于其易,為大于其細;天下難事,必作于易;天下大事,必作于細。是以圣人終不為大,故能成其大。夫輕諾必寡信,多易必多難。是以圣人猶難之,故終無難矣。
????【注釋】
????圖:計劃。
????【譯文】
????以“無為”的態(tài)度去有所作為,以不攪擾的方法去處理事物,以恬淡無味當作有味。大生于小,多起于少。處理問題要從容易的地方入手,實現(xiàn)遠大要從細微的地方入手。凡是天下的難事,一定從容易的地方做起;凡是天下的大事,必定從細微的部分做起。因此,有道的人始終不自以為偉大,所以才能做成大事。那些輕易許諾的人,很少有能夠兌現(xiàn)的,必然會失去信用。把事情看得太容易的人,勢必會遭受很多困難。因此,有道的人遇到事情總是把它看得很難,所以反而沒有困難了。
????【導讀】
????處理困難的問題要從容易的地方入手,實現(xiàn)遠大的目標要從細微的地方入手。天下的難事,一定是由簡單的問題積累而成;天下的大事,一定是由微細的小事累積而成。老子要人們不捐小,不棄細,不自大,不輕諾,以德報怨,保守虛空清凈的無為之道。
????【解析】
????這一章進一步闡釋“無為而無不為”的思想。世間的所有事情都是從小到大,從易到難,從細到巨發(fā)展起來的。圣人明白這一道理,因此在事情剛剛出現(xiàn)或者還在萌芽狀態(tài)的時候就把它化解掉了。所以,我們看圣人表面上做的都是小事、細事、易事,甚至什么也沒有做,最后的結果卻就了大事、難事。
????“為無為,事無事,味無味?!边@句話有人解釋為“以無為為為,以無事為事,以無味為這種解釋沒有把自然無為理解為一種自我修養(yǎng)的思想境界,而是作為一種單純的行動指導思想來看的。如果這樣理解的話,老子就是提倡什么事都不必去做了,這就扭曲了老子無為的真正內(nèi)涵,因為在老子看來,人活在世界上就一定要做事,否則,就無法生存。在老子《道德經(jīng)》里,無為的思想貫穿始終。
????由于每一章節(jié)的側重點不同,所以無為常常涌現(xiàn)出新意來。這里所說的“無為”的含意,意思是說在做仟何事情的時候,都丕要強加自己的主管意志,更不要試圖用主觀意志去改變事物一的客觀屬性。
????當然,老子并不是讓我們什么都不做,而是要順其自然。由此可知,老子所謂的無為實際是一種自我修養(yǎng)的思想境界,也就是一種拋棄主觀而順從客觀的思想境界。這種思想要求我們在實踐中做到大事化小,小事化了,多事變少,少事變無。做到這些,就能實現(xiàn)人與自然以及人與人之間的和諧。
????“為無為,事無事,味無味”是修道的真實境界,要想理解這句話,就要先理解手段與目的的關系:手段是完成目的的中間環(huán)節(jié),目的一旦實現(xiàn),手段也就不再有用了。對于人類來說,手段不是絕對的,只有目的才是絕對的。所以,老子在這里所表達的是手段的有限性和相對性,只有人類所要達到的目的才是極端重要的。
????“大小多少,抱怨以德,圖難于其易,為大于其細?!崩献拥恼軐W是一種調(diào)和的哲學,它反對任何形式的對抗與斗爭。但是,這并不意味著老子就否認了矛盾的存在。在他看來,這個世界充滿了矛盾與斗爭,而我們應該把這種矛盾和斗爭從激烈的對抗狀態(tài)拉同到相對平和的狀態(tài)。為此,老子提出了建議,即“圖難于其易,為大于其細”。這里的“難”指的是力所不及的日標或是難于辦成功的事情;“大”指的是偉大的工作或事業(yè)。老子在這句華中索要表達的意思是,我們應當在矛盾和斗爭仍處于萌芽狀態(tài)的時候就予以消除,并通過謹慎行事避免新的矛盾與斗爭的產(chǎn)生。
溫馨提示:按 回車[Enter]鍵 返回書目,按 ←鍵 返回上一頁, 按 →鍵 進入下一頁,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(xù)閱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