????離開相府之后吳中元便瞬移消失,但他并沒有去往昆侖山的獸族祭壇,而是去了漠北的飲馬河舊址。
????他來這里也沒有什么具體的目的,只是因為這里非常安靜,而在與獸族正面接觸之前他需要一處安靜的地方進行冷靜的思考。
????不管任何事情,只要一開始實施就會產生后果,也就是通常所說的開弓沒有回頭箭,由于老瞎子的意見與他的意見相左,此行便要更加慎重,在去往獸族祭壇之前必須全面考慮此行的后果,以及自己去了之后應該以什么樣的態(tài)度對待獸族。
????越是身居高位的人,所作出的決定影響面兒越大,如何與獸族相處這個問題看似不是什么重大的問題,實則異常關鍵,用現(xiàn)代的話說就是此事關系到生態(tài)平衡,神鬼妖魔不屬于這個時空,怎么打都行。但獸族與人族一直是相伴共生的,人族以什么樣的態(tài)度對待獸族,本質就是人應該以什么樣的態(tài)度對待動物,這已經是一個哲學問題了。
????吳中元不愿意進行復雜枯燥的哲學思考,但身為人族君王,他此去與獸族正面接觸,等同為以后人和動物如何相處定下調子,所以他必須進行慎重的思考,思考并制定出一個對待獸族的基本原則。
????物競天擇,優(yōu)勝劣汰是叢林法則,站在這個角度上說弱肉強食就是正確的,只要人族占據上風,不管對獸族如何殺生予奪都無可厚非。但是叢林法則不等于自然法則,自然法則是順應天道,大道自然。
????所謂天道,說白了就是自然規(guī)律,只有順應天道,才能平衡長久,以什么樣的態(tài)度對待動物才是順應天道?
????只要有立場,判斷和理解就會失去客觀。想要做到客觀公正有兩個辦法,一是以上帝視角,以局外人的身份俯視人類和動物。還有一個辦法就是分別站在人類和動物的立場上雙向平視。
????第一個辦法行不通,因為他不是上帝。只能用第二個辦法,他是人,而人又是高級動物,可以換位思考。
????重大的問題也并不一定需要漫長的思考,五分鐘不到吳中元就得出了答案并定下了與動物相處的原則,人的生存需要蛋白質,而蛋白質的主要來源就是動物,所以不殺是不可能的,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,盡量將殺戮的范圍局限在三牲六畜,能不殺盡量別殺,能少殺盡量別亂殺。
????但是如果人類的生存受到了威脅,那就管不了那么多了,別說三牲六畜了,只要能吃的都得殺,而且不接受任何人的指責,因為保證自己活著是所有動物的第一準則。
????這一原則對獸族也很公平,因為野獸在食物充足的情況下是很少傷害人類的,可是當它們的生存受到了威脅,它們也是會吃人的,我用你對待我的方式來對待你,這就是公平。
????指導思想至關重要,指導思想相當于公式,有了明確的指導思想,以后不管遇到什么事情,都可以直接用公式去套,能夠保證不管遇到什么情況,處理的風格都是一樣的,不會今天向左,明天向右,渾渾噩噩,顛三倒四。
????定下了指導思想,反過來再套這次去見獸族,用什么態(tài)度也就很明確了,如果五五是完全平等,那就用六四,人族是六,獸族是四,作為目前占據上風的一方,能夠用六四對待弱勢群體已經是極大的善意了,換位思考,如果獸族占據了完全的上風,能給人族四成平等,那也算是它們做的仁至義盡了。
????自腦海里仔細推敲了幾遍,確定這么做是可行的,吳中元便離開了飲馬河,再施瞬移來到昆侖山獸族祭壇。
????此時是黎明時分,葉落秋霜,獸族祭壇周圍寂靜無聲。
溫馨提示:按 回車[Enter]鍵 返回書目,按 ←鍵 返回上一頁, 按 →鍵 進入下一頁,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(xù)閱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