????朱銘去南陽召見完大族,并沒有立即去江陵,而是前往更上游的枝江。
????水利司二把手趙逢吉,從漢中過來治水,也跟在朱銘身邊。
????趙逢吉站在船頭,指著遠(yuǎn)處的湖沼說:“自五代以來,荊江南北水利失修,無數(shù)良田重新變成沼澤河湖,荊江河道更是來回擺動變化。治理此地,不能一味移民墾荒,還要大興水利才可持久。舒王變法以來,為何襄陽周邊州縣,屢屢招民開荒而收效甚微?除了百姓負(fù)擔(dān)太重,還有就是水旱災(zāi)害頻發(fā)?!?br>
????朱銘搖頭說:“現(xiàn)在還不行,本地富戶的存糧,已經(jīng)借了許多給官府,小民更是沒有什么余糧。想要大興水利,非得再等兩三年不可?!?br>
????趙逢吉說道:“兩三年等得起。在這兩三年內(nèi),臣欲遍訪荊江以北各州縣,做出全盤水利規(guī)劃以謀其長遠(yuǎn)。”
????“辛苦了!”朱銘由衷說道。
????所謂荊江,便是從枝江到岳陽城陵磯的長江河段。
????千百年來,這段長江頗有黃河風(fēng)范,泥沙不斷淤積抬高河床,甚至多次出現(xiàn)地上懸河奇景,河道來回移動變來變?nèi)?zāi)害不斷。
????便說枝江,長江在此一分為二,至江陵上游重新合流,枝江縣城便夾在“兩條長江”之間。(此時的枝江縣城在后世松滋河口的對岸。)
????南宋初年長江改道,直接把枝江城給淹了,縣城從此遷徙到白水鎮(zhèn),一直到晚清才再次遷移。
????同樣改變地址的縣城,還有長江南岸的松滋。
????趙逢吉說道:“還須早日奪取荊湖,江陵以南有許多河湖,可以分泄長江的洪水。近百年來,無數(shù)荒地不去開墾,大量百姓卻聚在江陵周邊,不斷圍湖造田侵奪泄洪湖泊。”
????朱銘說道:“圍湖造田,便于灌溉,比開荒更方便。朝廷不加約束,也不興修水利,小民自然怎么便利怎么來?!?br>
????“地方官員也想管,但實(shí)在是管不住?!壁w逢吉嘆息。
????元朝都明白圍湖造田不可取,宋代那些大臣怎么可能不清楚?
????蘇軾就曾表示非常艱難,還是不要搞退田還湖為好:“古陂廢堰,多為側(cè)近冒耕。茍欲興復(fù),必盡追收,人心或搖,甚非善政。”
溫馨提示:按 回車[Enter]鍵 返回書目,按 ←鍵 返回上一頁, 按 →鍵 進(jìn)入下一頁,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(xù)閱讀。